AI 馴民
在這人工智能的世代,酒店服務業也不斷轉型。早在2018年,阿里巴巴已在杭州推出第一間「無人酒店」,名為Fly Zoo,以人臉識別和智慧機械人為主打,住客無需服務員登記入住或退房,亦無需房咭而自由進出酒店房間、休息室、健身室和泳池等,實行百分百零接觸服務。其後國際知名的萬豪集團也在中國推出智慧型五星級酒店,住客可刷臉入住和退房,登記時間省到少於 一分鐘,大大節省人力和成本,而多數住客都欣然接受。以人臉識別去查核身份亦在郵輪旅遊大行其道,更有公司在郵輪的不同地方安放自動拍照或錄影系統,之後便用人臉識別為個別客人尋找及選取相關的相片或錄像,大大方便他們作出挑選。
人臉識別技術確實帶來很多方便,但我們又可曾想過自己的個人資料最後會落入何人手中?會否被轉賣?被黑客盜用?我們掏了AI提供的方便, 但AI亦可用深偽技術 (Deep fake) 假冒我們。人臉識別屬生物特徵資料,在歐洲屬敏感個人資料,要額外監管和保護。在今年中國全國兩會中,亦有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《關於限制旅遊場景過度使用「人臉識別」的提案》,香港卻暫未見任何廻響。
理工大學Greiffenhagen教授指出,顧客用人臉識別入住酒店時,不只是被動被拍,而是要主動配合,調整站姿、遵守機器的指示、閉眼、張嘴、展露情緒⋯⋯他們逐漸成了「受規範的顧客」(disciplined customers)。
到頭來,究竟我們是享受服務 (Service) 的客人還是被AI監管 (surveillance) 的馴民呢?
明報 《法政隨筆》
25.04.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