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臉新世代

善喻

你最近有讓電子鏡頭「刷臉」嗎?是出入境過關、開設網上銀行戶口,還是為手機解鎖?

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已漸趨廣泛,它帶來生活上許多的方便,更能協助尋找失智老人, 甚至追緝罪犯。但每人的臉相都是獨一無二,面部特徵更屬個人生物識別資料,故此不少國家視之為敏感個人資料 ,需受嚴格規管及保護。

今年八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《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(試行)》徵求意見,將嚴格規管商業和私人機構使用此等技術。而歐洲議會於今年六月通過《人工智能法案》的立法草案,全面禁止歐盟國家在公共場所進行即時人臉辨識,草案有待成員國談判,預料年底前能通過最終版本。歐洲人權法院亦於七月頒下Glukhin v Russia一案的判詞,明確指出實時人臉識別技術具高度侵擾性,裁定俄羅斯政府使用此技術去捉拿一名單獨行事的和平示威者,是非法侵擾了他的言論自由和私生活。

金融業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,亦帶來風險。近日,香港警方就首次發現有詐騙集團涉嫌利用人工智能換臉技術(Deepfake),瞞騙人臉識別系統,以冒認他人完成銀行網上申請程序。2021年時亦曾經有北京交通銀行的客戶陷入電訊詐騙圈套,令他的人臉驗證碼被盗用,銀行又拒絕承擔責任,因而損失近430,000元人民幣的血汗錢。銀行密碼被盜用可以重設,但除非你懂得「川劇變臉」,否則又怎能更換被盜用的人臉識別資料呢?

你還會隨便讓電子鏡頭「刷臉」嗎?

 

明報 《法政隨筆》

7.9.2023